VF控制模式是不是在低速时,保证不了输出扭矩,而矢量控制可以保证?
在测试过程中发现当使用VF模式下,低速时,电机老报警过载,而高速时就没有这种情况
这是为什么?如果我想要电机低速时,也能保证扭矩的输出,是不是必须使用矢量模式。
VF模式下,没法计算电机的扭矩,因为没有对电机建模,而矢量模式可以得到电机的扭矩,
因为电机的静态模型都通过变频器自整定给检测出来了,对吗?
VF控制模式是不是在低速时,保证不了输出扭矩,而矢量控制可以保证?
在测试过程中发现当使用VF模式下,低速时,电机老报警过载,而高速时就没有这种情况
这是为什么?如果我想要电机低速时,也能保证扭矩的输出,是不是必须使用矢量模式。
VF模式下,没法计算电机的扭矩,因为没有对电机建模,而矢量模式可以得到电机的扭矩,
因为电机的静态模型都通过变频器自整定给检测出来了,对吗?
从V/F曲线就可以看出工作频率越低变频器给电机的电压也越低,所以低速扭矩不足是对的,他最适合变转矩负载,风机水泵类。变频器理想的矢量状态是堵转时即零速时,还能满足输出高于电机额定扭矩的力量。最适合恒转矩负载。
从V/F曲线就可以看出工作频率越低变频器给电机的电压也越低,所以低速扭矩不足是对的,他最适合变转矩负载,风机水泵类。变频器理想的矢量状态是堵转时即零速时,还能满足输出高于电机额定扭矩的力量。最适合恒转矩负载。
像皮带输送线这样的设备,是不是应该属于恒转矩的应用?
从V/F曲线就可以看出工作频率越低变频器给电机的电压也越低,所以低速扭矩不足是对的,他最适合变转矩负载,风机水泵类。变频器理想的矢量状态是堵转时即零速时,还能满足输出高于电机额定扭矩的力量。最适合恒转矩负载。
工作频率越低变频器给电机的电压也越低,所以低速扭矩不足是对的
这个用公式怎么表达呢?
我觉得,,V/F就类似于自然吸气,,
矢量就类似于涡轮增压,,
低频下的效果很明显,速度40以后效果就不明显了,,就像给定25Hz后的V/F跟矢量也没很大区别。
我觉得,,V/F就类似于自然吸气,,
矢量就类似于涡轮增压,,
低频下的效果很明显,速度40以后效果就不明显了,,就像给定25Hz后的V/F跟矢量也没很大区别。
谢谢
那VF控制模式下,同样的频率,同样负载,电流的又是什么情况呢
找了一个别的品牌的变频器做了测试
矢量控制下,低速模式的电流要比VF控制下的电流要小。
这个从原理上能解释通吗?
vf模式,恒压频比,频率降低,电压下降,额定频率以下时,恒扭矩方式。负载不变,电机扭矩不变,电流不变。
谢谢
那VF控制模式下,同样的频率,同样负载,电流的又是什么情况呢
找了一个别的品牌的变频器做了测试
矢量控制下,低速模式的电流要比VF控制下的电流要小。
这个从原理上能解释通吗?
变频器参数显示的还是钳形表测得??
1、V/F控制是纯开环控制,矢量控制是闭环控制(不管是带不带编码器,都属于闭环控制)。
2、一般变频器V/F控制在低速时默认有一个电压提升功能,随着转速的上升,电压提升副度逐渐减小。由于低速时输出电压很低,所以需要一个电压提升功能来保证输出转矩,所以电流相应的也比较大。
3、V/F控制只是单纯的控制输出电压的幅值和频率大小,不控制输出电压的相位,在负载发生突变时,电机会产生瞬时失步现象,由于没有相位控制,需要经过相对比较长的时间后在一个较大的转差下保持平衡,所以响应比较慢。
4、矢量控制是按照直流电机的控制思想,把交流电机的定子电流分解为励磁分量和转矩分量,除了在对输出电压幅值和频率控制的基础上,还加入了对输出相位的控制,其实就是对电机的定子电流相对于转子的位置角进行控制,这样可以使输出转矩达到最佳。同时在低速时也可以保证足够大的输出转矩,带编码器的矢量控制可以达到零速满转矩。
其实,矢量控制相对于V/F控制来说,就是在发生负载突变的情况下,前者会根据情况对输出相位进行调整,使这个突变过程迅速恢复稳定